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滨州职业学院:职业教育赋能城市发展 在滨州“八个品质”提升中尽显担当
2022-08-05 15:49:00
滨州职业学院
  滨州职业学院作为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单位,66年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城市发展,为滨州城市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如今,站在全市发展的大局中,滨州职业学院在滨言滨、在滨忧滨、在滨爱滨,在滨为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助力赋能。
  聚焦“实业滨州”转型升级,为城市的发展品质更高赋能
  滨职主动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适应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趋势,坚持“以产业链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学院”的思路,主动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紧贴区域产业分布优化专业结构、重构专业群,专业设置与全市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达21%。精准对接“十强”产业,牵头成立了3个全国性职教联盟、4个区域性职教联盟。
  优化“智造之城”产学研创,为城市的科创品质更强赋能
  近年来,滨职始终以“服务、融入、引领”为导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每年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近百项,累计实施成果转化200余项,创经济社会效益近10亿元。成立滨州市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建成博士研究中心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依托各类科创平台,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6项。
 

 
  实施“现代治理”综合改革,为城市的开放品质更活赋能
  以五项办学自主权改革为抓手,统揽协调学院建设发展,建立动态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累计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来自7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体制改革、国际合作,跳出滨州,赋能滨州。
 

 
  助推“滨周到”效能提升,为城市的服务品质更优赋能
  学院坚持全日制教育与弹性学制相结合,持续开展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面向退役士兵、下岗职工、农民工招生;中西部贫困地区年招生数150至200人。开设第三年龄教育和各式各样的公益性培训,持续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近三年来,社会培训人次从6万到9万,“一院一品”特色品牌培训项目逐渐成型,聚焦滨州“十强”产业培训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厚植“智者智城”精神力量,为城市的文化品质更好赋能
  学院注重红色文化引领,传承革命基因,以传承发扬老渤海精神为核心,与市政协在校内共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涵养人文精神。创办了形势与政策“百场讲堂”,开办“鲁彬之”文化沙龙和学术讲堂。注重专业文化浸润,践行工匠精神。积极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校企共建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和多个企业文化育人场馆。
 

 
  创建“魅力校园”生态样板,为城市的环境品质更美赋能
  坚持建设绿色校园、文明校园、魅力校园,滨职作为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在全省高职院校中首个通过“文明校园”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实现了校园园林化、绿地标准化、局部精品化、生物多样化、树种特色化的“五化”校园绿化建设格局。
 
 
  完善“就业培训”普惠体系,为城市的民生品质更实赋能
  学院抓住稳就业、促就业主线,毕业生中40%以上在滨州就业、86%以上在山东就业。探索“农渔军技医”多目标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约700人,实现再就业500人以上。多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在《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全国共有17所院校上榜全部四个榜单,滨职名列其中。
 
 
  健全“依法治校”保障格局,为城市的平安品质更稳赋能
  学院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守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扛紧扛牢校园安全整治、筑牢筑好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扛起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师生教育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
 
 
  “放眼滨州发展历程,滨职一直是这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尖刀班’,滨州始终是滨职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与丰厚土壤。滨州为滨职发展创造了好的环境,滨职必须扎根滨州大地,为城市精神、城市灵魂赋予更多的光彩,实现城校共同进步、共同争先的新局面,共同谱写校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