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做客山大 对话文学与人生
2014-12-18 16:25:00

  中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做客山大 对话文学与人生

   中国教育在线讯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与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16日共同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文学与人生”的跨国对话。


  莫言谈到,文学与人生密不可分:众多人的生活构成了社会,而文学也是在社会的基础上创作得来,可以说,文学即是人学。莫言认为,真正让人喜欢的文学作品,不应只是表扬人性善的一面,同样也不应回避人性恶的一面。
  对于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勒·克莱齐奥认为,只有自然没有文化,人生存在就没有意义,而只有文化没有自然,人也不可能存在。他指出,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便是人生。


  两位作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却都有着挨饿的人生经历。他们都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有很多源于童年的生活。莫言笑谈,每次到国外,他都把自己的挨饿经历作为重点来演讲,但后来才发现,原来不只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文学家也都有过挨饿的经历。
  勒·克莱齐奥讲到,自己出生于战争年代,曾经多次因饥饿得病,那时候,只有暴力。当战争结束后,他接触到文学,却始终不能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和农民。所以在他之后的作品中,很多提到了那片土地和那些农民。也因此,当他读到莫言的《红高粱》时,更能体会到书中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谈到中法文化的互相影响时,莫言表示,法国的文学对中国的影响非常之大。读到《巴黎圣母院》,给很多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人非常向往。法国的很多作家,像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左拉、福楼拜等等,在中国都是耳熟能详的名人。
  在谈到中国文学时,勒·克莱齐奥讲到,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学,而且特别喜欢老舍的作品。今天有幸来到冬天的济南,他对老舍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了更深的感受。他认为,法国的文学作品是针对特定人群的,而中国的文学作品却是针对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他非常喜欢的。
  关于文学的创作,莫言与勒·克莱齐奥都认为,文学源于生活,却不同于生活,作家的讲述与现实情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莫言也坦言,作家5%靠的是天分,15%靠的是机遇,剩下的80%靠的是勤奋工作。一个作家,需要很多毅力和耐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64488203 2016-09-27 09:20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7-23 15:24
640.webp (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