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园日记”事件释放什么信号
2016-12-02 10:05:00
中国教育报
  几天前,支付宝“圈子”上线,其“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个圈子,仅限女大学生和女白领用户发布信息,男性用户只能点赞或打赏,如果想“评论”,那么“芝麻信用”积分必须达到750分以上。引发舆论关注的,并非这个新功能,而是发布规则引出的那些大尺度照片。一边是衣着暴露、文字暧昧的女孩求打赏,一边是品头论足的“财主”,这种大数据支持下的双向互动,被人讥为“支付鸨”,虽不免夸大其词,但确实点破了舆论热议的焦点。
  有媒体把支付宝引发的舆情称之为“校园日记”事件,可谓点到了要害,触到了舆论最敏感的神经。把触角伸向校园,瞄准了女大学生群体,已不仅是一般性违背公序良俗,而是公然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社会禁忌,理应受到舆论谴责。在公众持续关注的压力下,支付宝已经关闭了搜索圈子功能,其领导层也作出了必要的反思,但这一事件释放的信号和带给我们的警示,仍然值得深思。
  让女性自愿为自己的商业利益跑龙套尚可忍,但企图把她们引诱到怪异的交友方向和氛围中,让她们充当资本和技术精英们实现财富梦想的“会说话的工具”,则不可忍。咱们的老祖宗是讲恕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支付宝的操盘手们不希望自己的姐妹在他们的“圈子”里也来个“大尺度”,那搭这么个平台居心何在,于心何忍?没有良知,不讲恕道,没有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技术越强大,数字越精准,越有可能变成连自己都难以捉摸的高智商怪兽,成为颠覆人间伦常的破坏性力量。在技术推动发展的开放环境下,在不断强调个体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之下,在竞争意识和能力越来越被强调到极致的背景下,有些人很容易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校园日记”这种突破底线的营销方式,也就很容易以“创新”的面目出现。
  这正是这次“校园日记”事件带给我们的一大警示。从百度的竞价排名,到支付宝的“日记”,我们看到,那些本来可以在青年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前卫精英们,却露出了道德空心化的苗头,这对年轻人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为什么有人愿意附和“圈子”的规则,乐于把自己的“大尺度”贡献出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因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消费主义定义的生活理念,正被那些以时代骄子自居的财富英雄们嫁接到资本的强大躯体上,并越来越显示出确立道德法则和左右时代风尚的能力。在他们的道德法则解释之下,所谓“大尺度”,被看作是一种去道德化的时尚游戏,主流价值观确立的是非和荣辱标准,瞬间就被化解于无形,烟消云散了。但这里绝对没有什么自由选择,这恰恰说明,畸形价值观一旦控制了人的灵魂,你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最终会把自己廉价变卖掉。
  我们面对的文化环境中,突破底线的“校园日记”并非孤例,特别是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低俗恶俗怪诞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可谓所在多有,“吸粉”方式多种多样,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光怪陆离的价值观,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青年学生——这正是“校园日记”事件释放的信号。
  “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就被别人占领。”面对这种复杂的传播生态,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失语,而应该主动研究、恰当切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给青年学生更科学更及时更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