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齐鲁医药学院推进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工作纪实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7-12-15    

  2014年12月初,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以如何培养人民满意的临床医生为核心的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全面启动。2016年齐鲁医药学院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学校从2013年就开始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深化了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在充分调查和研究了数十所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后,齐鲁医药学院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认真贯彻《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实现“强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具备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造就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深厚的自然科学功底、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学校在此基础上,组建齐鲁医药学院“卢医卓越医生班”,并在“卢医卓越医生班”中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并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展开”的建设思路逐步在全校临床医学专业推广。

  理论课程整合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具有系统性好、开设时间较长、被大家广泛接受等优点,但也同时表现出诸多问题:一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余,但缺少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相互联系,难以使学生从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全面认识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疾病过程中的变化,二是存在基础与临床之间知识内容的衔接上产生断层等缺点,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不符。

  齐鲁医药学院按照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打破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了以“器官系统”和“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一是基础医学课程横向整合。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以及“有利于医学生人体整体观及临床思维的养成”的原则,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6门基础医学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整合为11门模块课程,完善整合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授课顺序,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二是临床医学课程的横向整合。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和《精神病学》8门课程整合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血液与肿瘤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女性生殖与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科疾病与生长发育等11门模块课程。

  实验课程整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际上主要是服务于理论课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性。我校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是在基础医学实验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二是在《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5门课程实验教学整合为《机能实验学》和《形态实验学》两门独立实验课程,优化实验课程项目和内容;三是在第一至五学期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见习教学活动,将早期临床见习与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教学融合,优化临床早期见习形式;四是学生在第六学期即进入见习阶段,将在医院开设临床桥梁课程《诊断学》和《外科总论》,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相融合的方式,边上课边见习,在见习、实习期采取查房、讨论、讲授等形式,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大学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从“学会”转变到“会学”。

  齐鲁医药学院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整合后的课程每个系统模块均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PBL、CBL、TBL和三明治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注重床旁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临床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二是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接触临床、接触实际患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训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临床虚拟仿真教学。三是在临床见习期间,开设《临床基本技能学》实训课程,整合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等临床常见病学科的操作内容,强调重点,避免重复教学。四是开设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循证医学等课程,安排适当的学术讲座,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继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和科研思维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对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医学生忙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而素质教育被弱化、被忽视的现象。但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特别是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

  齐鲁医药学院结合目前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重点采取一下措施:一是改革英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构建“3+2+3”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加强英语听说和专业英语教学。1-3学期为基础英语教学,采取“综合英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4-5学期为英语提升教学,采取“专业英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以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向学生提供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实现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第6-8学期为英语强化阶段。二是加强人文社科教学。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始终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卢医卓越医生班”培养的全过程。三是统筹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将医师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章节内容,讲授医生职业理想、修养及规范等内容,达到思政课专业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揉入专业课程,充分达到专业课思政化的效果。四是增加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五是着眼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构建以临床医学导论、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为核心课程,辅以西方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名著鉴赏、通识教育选修中文化与艺术类、历史与文学类等课程的医学人文课程群,注重医学人文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而培育具有强烈仁爱意识的优秀医生。

  目前,齐鲁医药学院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以“卢医卓越医生班”为载体,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展开”的建设思路逐步在全校临床医学专业推广。通过教学改革更好的实现在知识体系构建上从单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到注重医学知识整体的完整性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从注重知识灌输,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岗位胜任力进一步加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既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遵循了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更是齐鲁医药学院开展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