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举行小学“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5-17    

  中国教育在线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自2015年以来在语文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研究。体验式习作,就是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每次习作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可感、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情景或话题,进行习作要素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观察、体验中获取习作的素材和感悟。此项研究更新了该校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一习作模式现已在全校大力推广,并纳入开元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常态。5月17日,小学“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隆重举行。

  参加此次习作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的领导主要有:济南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济南外国语学校校长苏旭勇,济南市教研院义教部主任李国卿,山师大教育系魏嶶教授,市教研院教育资源建设与课题研究部主任武先玲。

  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江洪春,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赵霞主任,以及各区县教研员及各学校教师代表,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教师代表,近300余人。

  此次展示活动是该校近几年来体验式双课型习作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

开元国际分校校长车其文

  第一环节,开元国际分校校长车其文对“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教学研究做整体介绍。他对学校发展与学校课程改革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重点阐释了“体验式”与“4+4”的概念,以及学校语文教师在体验式双课型习作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中所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他的介绍令与会领导与老师们对此次展示活动充满了期待。

市教研院教育资源建设与课题研究部主任武先玲

  第二环节,学校孙文秀、姜小娟、彭娜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 的魔术》习作课的三个阶段,即:习作指导、习作修改和习作赏析阶段。习作指导课上,孙文秀老师和小魔术师妙趣横生的语言和表演调动了学生们参与课堂、投身习作的热情,巧妙的教学设计较好地落实了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姜小娟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习作训练要素明确,习作修改方法扎实有效、令人耳目一新;彭娜老师的欣赏讲评课上,习作比拼、佳作欣赏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欣赏别人。老师还针对此次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也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新颖的授课模式、扎实的训练过程、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等都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课程论坛活动。此次论坛,是对体验式双课型习作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阐述。学校八名语文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交流,具体涉及:情境创设、习作要素、习作过程、习作指导、习作修改、习作欣赏以及教育戏剧与习作的融合。论坛有高度也有深度,有理论也有实践,有反思也有期待。

  学校“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课立足教学目标、教学实情、学生认知特点,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策略,不仅改变了传统应试习作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又解决了以往“体验式习作”脱离教学实际、教材的弊端,让学生回归生活,真正实现了“我有东西可写、我愿写、我会写,我可以写好” 的学生习作模式。可以说,习作是一种生活,更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

  通过几年的习作研究,我们不但探索了一条明晰实用的习作之路,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发现了更优秀更自信的自己。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该校“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课研究成果,当然,我们更希望通过交流活动博众家之所长,撷众校之精华,取长补短,将“4+4”体验式双课型习作推向新的高度。(通讯员/崔洪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