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山东大学举行第四届齐鲁青年论坛主论坛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0-17    

  中国教育在线讯 10月16日,山东大学第四届齐鲁青年论坛主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活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副校长韩圣浩主持。

  樊丽明在致辞中对各位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对山东大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及济南、青岛、威海等地市的同志表示感谢。她指出,齐鲁青年论坛作为学校引才品牌项目,搭建了山东大学与海外优秀青年学子沟通交流的桥梁,四年来参与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

  樊丽明向与会人员重点介绍了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目标安排、“六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及各项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她指出,学校近两年在人事人才制度上做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建立了富有山大特色的杰出人才体系,搭建立体化引才育才渠道,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效,高层次人才引进连续两年实现倍增。进入新时代的山东大学将为学者们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和成长空间,进一步完善杰出人才体系,精心打造人才成长阶梯,努力让每位人才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个性化的服务,让大家放心、舒心、安心;将创造更多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和施展抱负的发展舞台,努力让每位人才都能找到大展身手的机遇,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过程中作出属于自己的时代贡献;将尊重学科差异、岗位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努力让每位人才都能够找到发展方向,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将有针对性地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持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助力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各支队伍协调发展;将进一步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分配体系,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和医疗保障资源,努力解决大家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樊丽明表示,山东大学始终带着巨大诚意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全力打造“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良好引才生态,期望更多的优秀青年学者到山东来、到山大来,深入了解山大、结缘山大、加盟山大、贡献山大,共创“强校兴国“的宏图伟业。

  山东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刘炳宏介绍了山东省品牌人才工程、人才政策及让人才舒心创业的服务流程。他谈到,近年来,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程,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顶尖人才,通过泰山学者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同时深化制度创新,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模式,激发引才用才主体活力。在人才服务方面,山东省打造全周期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四个一“服务体系,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山东大学国家级青年项目入选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晓东教授作为学校引进青年人才代表做了交流发言,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求学经历,分享了自己回国并选择山东大学的心路历程,介绍了自己在山东大学的发展情况,感谢学校提供的发展平台、管理服务和政策保障,并表示迫切希望自己能像老一辈留学归国专家和新时代楷模们一样,与祖国共忧患、同呼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爱国学者,希望广大青年人才都能加盟山大,共同为强校兴国奉献力量。

  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武毅、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义瑛、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力分别介绍了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的人才政策,共同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期待。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事部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吴臻介绍了山东大学的人才政策,从青年学者引进政策、杰出人才体系建设、支撑保障条件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山东大学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山东大学宣传片。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山东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宏伟,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以及济南市部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主论坛。

  齐鲁青年论坛作为山东大学引才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1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和青年才俊来校交流。山东大学第四届齐鲁青年论坛于10月16日至19日在山东大学举办,包括主论坛、分论坛学术报告、座谈交流、校园参观等环节,与海外引才活动相呼应。分论坛共31个,由相关学院及单位承办,涉及人文社科、数学与金融学、物理学、化学与化工、生物学、微生物技术、海洋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与共融机器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建与水利工程前沿理论与新技术、环境污染与控制、先进功能材料、大数据处理与可视计算、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电气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医学、海外人才工作等学科领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