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陈志文:新高考改革更凸显专业,特色高校有望招生“逆袭”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1-22    

     中国教育在线讯 1121日,由青岛大学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共同举办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人才选拔与培养高峰论坛在青岛启幕。会议邀请到众多高考研究专家、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青岛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泰安市岱岳区教研室及近百所重点中学校长针对高考改革、人才培养等做主题演讲和经验分享,共同探索推进新高考背景下招生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论坛上,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做了《为什么从3+3改为3+1+2——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报告。陈志文总编辑从高考改革的背景切入,分析了高考改革为什么由3+3模式变成3+1+2模式,并就新高考改革对中学和高校带来的影响,以及新高考各省改革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新高考保障考生选择权同时也需要适度限制

     陈总编在报告中指出,新高考改革录取规则的变化,使以前的“学校挑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学生挑学校”。由于新高考实行选科制度,未来学生将以专业填报志愿,这最大保障了学生的选择权。当然,在给予学生选择权的时候,也需要进行适度的引导和限制,陈志文总编表示。


从“学校挑学生”到“学生挑学校”


从“报学校”到“报专业”

     此外,针对新高考改革给中学带来的挑战,陈总编在报告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比如在教学上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实行大走班或者小走班,以及对教师进行区域调整,解决结构性问题。

     新高考下高校更需打造特色专业

     针对新高考改革将对高校产生哪些影响这一话题,陈总编认为,新高考改革后高校专业间录取最低分差明显增大,“冷门”专业将有可能遭遇生源危机,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知名度,也要重视专业的知名度。高校开设的专业如果不为考生与家长所熟知,不仅是报名人数少,志愿排名靠后,甚至会出现无人报考的可能。

     陈总编认为,新高考改革下以专业为主的志愿填报方式,对一般大学来说是件好事,只要学科专业强,非“211大学”也有可能超越“211大学”,同样“非985大学”也有可能超过“985大学”。这也打破了由原来录取批次所设定的高校等级界限,给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提供了逆袭的机会,也给985211高校某些不强的专业敲响了警钟。这也将迫使高校不得不放弃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专业,集中力量办好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与“双一流”建设形成合力。同时,高校在招生上不得不进行合并大类招生,也因此对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志文在演讲中指出,新高考改革带来选科的变化将导致学生志愿填报以专业为主。这实际是一件好事,它会迫使高校放弃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专业,集中力量办好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也与“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此外,长期以来,教育部门一直倡导高校开展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但高校专业却越分越细。然而新高考之后,“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将导致高校不得不进行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这也是新高考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一个积极影响。

     考生应多选物理,绝大多数专业都不受限制

     关于选科,陈志文介绍,与旧高考制度下的高考分数相比,在新高考制度下,高考分数的绝对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考生不宜过度计算分数,还要考虑学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对于一些大学和专业,如果没有满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即便分数再高,也无法报考。陈志文建议考生应多选理科,如果选考了物理,绝大部分专业都不受限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