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五育并举,劳动最美——劳动节看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的《劳动素养提升课程》!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6    

  中国教育在线讯 煎牛排、做蛋糕、包包子、烹饪鲁菜……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济南市大学城实验高中的学生虽然宅在家中,但却与父母一起“众厨房”,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秉承着“大学至善,达济天下”的校训,学校打造《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课程》,通过双高联合育人模式,将劳动教育课“开”进大学;把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学校在系列课程中推动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双高联合育人:劳动教育课“开”进大学

  走进大学城实验高中的校园,“大学至善,达济天下”的校训碑伫立,一股清新大气的学风扑面而来。作为位于大学城中的高中,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毗邻,在“实验底色”之上,又融合了“大学之风”。与一般高中不同的是,学校采取双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导师由高校教授学者甚至院士担任。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大学资源和区位优势,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与周边高校“牵手”,将劳动课“开”进大学里,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走进大学实验室,走进大学劳动基地,学习劳动技能,进行劳动实践和职业教育体验。

  2019年11月,同学们走出校门,兵分三路,走进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观了信息科学学院、物电学院等多个科学实验室,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趣味小实验。来到齐鲁工业大学,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加入了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书法艺术、剪纸艺术、陶艺六个小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参与体验。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指导下参与中药种植培育和采摘,学习传统中药技术与劳动的完美结合。

  副校长郭福祥表示,“双高”联合育人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站到了“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学生不仅感受了高校的文化和学习氛围,还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劳动技能,了解了高校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学科融合:学生找到了未来发展目标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而是对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对学生劳动品质进行提升和引领,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学校德育部李庆锋主任介绍,学校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中,老师们梳理学科教育关联知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劳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念等。”

  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融合。在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建设了高标准的机器人室、创客室、模拟驾驶室等,并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开源电子等设备。在通用技术老师张晓增的课堂上,同学们拿起各种电工工具,变身木工、钳工,在设计、制作中学习相关技能。

  劳动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学校副校长张兴卫介绍,每周学校有一小时的劳动实践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都有具体的劳动岗位,在实际劳动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和体验。

  除了在校内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校还与济南市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长清泉酒厂、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基地等共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带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研学旅行、校外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爱农知农精神。

  展现十八般武艺:在劳动教育中学会感恩

  “这个假期,我在学习之余学会了做好多种美食,从当初的手忙脚乱,慢慢学得从容、熟练,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做上满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居家学习期间,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学生王子玉承担了不少家务,像王子玉一样,该校许多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饭来张口”,而是主动替父母承担家务,让父母省心不少。

  假期里,学校向至善学子发出倡议,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并策划开展了线上特色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从煎炒烹炸中展现十八般武艺,从清洁卫生中感悟身体力行的快乐,在提高劳动本领的同时,同学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劳’是草屋旁的人力,让我想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悠然;‘动’是云朵下的人力 ,让我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畅快。”2019级6班公滢同学说,宅家过程中,劳动成为最温暖的治愈。虽然宅在家中,但自己撸起袖子,拿起铲子,洗菜、炒菜、刷碗样样都会,样样拿手。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校长郑玉香说: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学校打造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帮助每名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五育”并举中的一座立交桥,通过劳动教育抵达“五育”的彼岸,真正找到一条离罗马最近且最生态的路,让孩子们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