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探微观材间奥妙 构宏观料成万物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7-09    

  中国教育在线讯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于1958年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专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层次、学生培养质量在青岛大学名列前茅的学院。
院长寄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院长隋坤艳
亲爱的同学们:
  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材料,驱动技术进步;新征程,铸就人生梦想!甲子芳华桃李天下,60余年来我们一直秉承“慎思敏行,博学致远”的院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教融合,师生共进,已为国家培养出包括院士、杰青、杰出企业家在内的优秀本硕博毕业生近4000人。凭借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契机,学院将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教、研、学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与行业精英!在这里,你将感受到材料科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科研大咖的睿智博学,感受到良师益友的脉脉温情!我们期待与你在美丽的青岛大学相遇!
一.学科专业体系完备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工程硕士(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 “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和所属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核心专业和所属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为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一支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领军人物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博士毕业教师比例达 97.4%。
知名学者

  夏延致,男,山东临邑人。材料学博士,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兼任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山东省高校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山东省功能纤维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海藻生物基纤维工程实验室主任,青岛市海洋纤维新材料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材料学岗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973计划研究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在阻燃高分子材料、海洋生物基材料、金属离子阻燃新理论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科学技术奖励。发表SCI、EI论文260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10项,制定技术标准5项。

  唐建国,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计划(111计划)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中国青岛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共建杂化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高分子杂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青岛市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工学会会员,山东省材料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青岛校友会副会长。2016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基于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量子点发光材料研究合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专项。2017年作为团队带头人,基于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生物大分子高效发光材料研究合作,组织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项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市项目23项,发表论文168篇,SCI收录11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宋国君,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微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科技厅),山东省材料微复合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教育厅),山东省多相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科技厅)。国家863项目首席,国家攻关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美国polymer杂志通讯审稿人,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资深专家等荣誉称号。

  赵修松教授,青岛大学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院长。1987年7月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3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3月至2001年5月,在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2001年6月,赵修松教授一直在国内外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所讲授的大学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反应工程》、《应用催化》、《纳米科学与技术》。多年来,赵修松教授致力于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水技术、以及光子晶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 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420余篇、拥有专利8件,论文被引用35,000余次,h指数87,入选2016、2017、2019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曾获得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年轻科学家奖、国际材料学会奖、美国碳材料学会奖、澳大利亚联邦研究委员会人才项目奖以及昆士兰大学校长教学与科研奖等荣誉和奖项。赵修松教授现为亚太储能协会主席、数家国际期刊编委和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申有青教授,男,博士,博导,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Fellow),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任青岛大学首席教授,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美国化学会《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副主编,国际期刊《Current Nanoscience》副主编,《Nanomedicine》、《J Mater Chem》、《Int J Pharmaceutics》、《Chinese J Chem Eng》编委,《Biomaterials Engineering》丛书总编。

  刘春朝、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化工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生物能源、磁性纳米材料、绿色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等项目的支持下,将超顺磁性颗粒制备和新过程、新工艺开发相结合,制备了具有多功能基团修饰的功能化磁珠,阐明了磁珠在生化分离/催化应用领域的构效关系,实现了在细胞/蛋白磁性分离、磁性纳米酶催化的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工领域重要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Applied Energy等发表了SCI论文138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项。学术兼职有“科学通报”、“过程工程学报”、“热带生物学报”等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科技支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USDA、加拿大NSERC、智利FONDECYT等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科技副总(企业创新岗)特聘专家等人才工程。

  刘敬权,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荣誉教授,青岛大学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1989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到澳大利留学,并分别于1999和2004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到2006年在悉尼科技大学(UTS)做博士后。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博士后,2008年在UNSW担任校长特聘研究员。2013年获得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 2015年获批青岛市第一批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荣获临沂市沂蒙友谊奖,2017年荣获山东省齐鲁友谊奖。发表SCI高水平论文24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00余篇,有些发表在一些著名杂志,如Chem. Rev., Angew. Chem. Inter. Ed., Adv. Mater., Nanoscale, Chem. Comm., Adv. Func. Mater., Small, J. Mater. Chem A,B,C., Macromolecules, Biomacromolecules等。文章他引8500余次,H指数为 41,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英文著作章节6部,主持国家、省、市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

  丛海林,男,1978年生于山东聊城,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教指委副主任(材料类),山东省材料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拔尖人才,现任青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200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4-2009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和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德国美因兹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现任《纳米科技》编委、《分析仪器》编委、《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SCI)编委、国际顶尖与新兴材料科学家会议主席、法国科研署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等学术职务。

  隋坤艳, 女,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九三学社青岛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常务理事。1991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化学系,1998年于中国纺织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2010年浙江大学博士后,2014-201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Horizon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山东省齐鲁巾帼发明家优秀奖”,多次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集体一等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参加完成科技部863重点项目(海藻资源制取纤维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No. 2010AA0937010)、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计划(海洋生物质纤维新材料,No. IRT0970),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千吨级短流程纺织专用海藻纤维生产线产业示范,No. 2013cxb80201)等多项海洋高分子重大项目的研究及产业化工作。
三.科研水平突出
  学院建有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111”计划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设有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杂化材料研究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生物与医用材料研究院和生物化工研究院六个校直属研究院。
  学院科研成果卓越,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奖励和荣誉多项。
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10月16日获批建设,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针对新型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围绕生物成纤资源筛选与生物多糖制取、生物多糖纤维成形、生态功能纺织品创制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研究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端学术人才,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四.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去向好。本科生考研率连年稳定在50%以上,相当比例的硕士研究生考取包括中科院、清华、复旦等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每年有学生申请到哥伦比亚、卡耐基、圣路易斯华盛顿等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毕业生主要到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60余年来,学院向社会输送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3600余人。校友中有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入选国家杰青,政界精英和企业高管遍布祖国各地。
知名校友

  王玉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6月于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纺化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6月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最高科技奖-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04)、四川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四川大学首届产学研合作年度杰出贡献奖的最高奖。

  夏延致,男,山东临邑人。材料学博士,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材料学岗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本科198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化学纤维专业。

  逄奉建,1962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我国知名的化纤技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4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化纤专业。

  李力锋,男,1971年出生,1991考取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995年考取上海东华大学研究生,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2003年创办上海宜瓷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上海宜瓷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友斯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宜瓷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联谊会会长,被评为中国陶瓷涂料之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结贴,国家学术学科带头人。

  杨化桂,1973年5月出生于山东临沂。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化纤专业。

  郭玉国,1978年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车延科,男,1978年4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青岛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 2013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2019年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五.学生培养体系健全

  1.全面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
  学院全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每位教师每年级指导3-5名本科生,学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研究、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目前,学院为所有本科生配备了学业导师。

  2.实施本科生博导班主任制
  2019年下半年,学院开始实行博导班主任制度。学院聘任8位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博士生导师作为2019级本科生8个班的博导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学业、学术科研、人生发展进行指导和引领,充当学生学术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发展的指路人。

  3.管理队伍优秀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有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1人,青岛大学十佳优秀辅导员1人;1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2人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2人有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资质、1人具有BCC全球生涯教练资质,1人具有创新创业指导师资质。有班主任27人,其中博士26人,硕士1人,青岛大学十佳优秀班主任1人。


  4.硬件条件完善
  学院拥有包括高分辨TEM、XPS,场发射SEM以及高端XRD等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满足教学和科研要求。


  5.实践教学体系健全
  学院与青岛宏达塑胶总公司、青岛双星轮胎集团、青岛黄海橡胶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逐步形成完善、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群。


  6.科研育人成效显著
  (1)高端学术报告
  学院不定期邀请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知名学者、院士、长江学者及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等围绕学科前沿进展和行业需求,举办高端学术报告,每年超60场。
  (2)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学院教学工作一直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特别重视本科生科研兴趣培养,通过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培养本科生原创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2019年度,学院本科生共参与发表SCI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5篇是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3)本科生科技竞赛获奖
  2019年度,学院学生竞赛实现了国家一等奖的突破。14名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技竞赛并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7、学生课余活动精彩纷呈

“争当材院先锋,共建优良学风”活动

本科生开展校内研学游活动

考研经验交流会

创新创业辅导报告会

学生考研动员会
历年分数
学院联系方式
  欢迎垂询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招生咨询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青大一路9号青岛大学科技园D座03-4009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3982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