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关于加快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的建议
2023-01-16 14:58:00
青岛大学
  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就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要素”,深入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当前,我省在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吸引人才的政策导向不够强。引才的实效性有待提升,重学术轻跟踪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对引进人才的利用效果缺乏跟踪和考察;政策的协同性有待提升,各地级市甚至各县级市(区)重复奖励、同质竞争;对外宣传的针对性有待提升,对各地级城市的宣传仍是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宣传内容模式化、功利性较强。二是留住人才的产业环境、城市配套等缺乏吸引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国际化、开放性程度仍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亟待预防和科学应对。高资质的医疗机构不足,外籍人士就医不够便利;城市国际化氛围不足,公共设施不完备;高房价成为引才留才的主要瓶颈之一。三是集聚人才的环境生态还不够优化。目前省属高校尚没有一所“双一流”高校,教育生态环境需持续性优化;金融配套服务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风险投资生态需要加快培育,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风投科创圈;地区间人才流通体制机制的衔接、融合创新不足;人才引进部分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存有短板。当前,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建设人才强省任重道远,需进一步突出国际视野和市场导向,通过“引才—留才—聚才”三个层次持续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高地。为此建议:
  一、从人才布局、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三个方面加快形成适应我省乃至国家战略需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人才生态。一是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加快建设全要素集聚、全链条支撑的创新生态圈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积极构建产业、市场、法治、人文最优的人才生态,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加强科技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教育链条,推进落实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学校持续深入探索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大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激励创新为导向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本身,避免科技资源配置简单与人才称号、学术头衔、行政权力直接挂钩,进一步完善政府、高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和学术共同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人才评价的机制。
  二、加快营造我省最具吸引力的引才“软环境”。鼓励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激励体系,人才引进时除给予政策扶持外同步签订业绩指标,考核其对产业和经济所做的贡献;鼓励实施股权期权激励等多样化的分配机制,实现“技术资本化”,通过市场手段将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向产业和市场。实施关键人才保护机制,对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和关键技术的人才实行保护措施。培育猎头机构和行业,规范人才中介市场,鼓励、培养一批猎头公司帮助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在全世界网罗人才,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打击非法中介、虚假申报等违规行为。
  三、加快打造我省一流的安居乐业的留才“硬环境”。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以产业聚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以人才兴产业,构建高品质人才“生态圈”的“双向奔赴”、良性循环,严防产业空心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城市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打造一流的宜居创业的城市品质生活环境。
  四、持续涵养聚才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快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突破,整合、集中有限的力量和资源,优先发展部分学科领域,营造诚信、开放的学术氛围,吸引世界名校到我省合作办学,吸引优秀的老师和留学生。完善成果转化和风投机制,探索“开放式高校”“开放式企业”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跨界衔接、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新兴行业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交易平台。深化创新融合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引导我省高新企业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行业展会。及时、全面落实好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政策,塑造一批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集聚区,形成“群雁齐飞”阵势,全面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省人大代表 王乙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