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有效破解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01-05 21:09: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1月5日,青岛市教育局举行“十三五”时期青岛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就青岛市“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和解答,同时对于“十四五”时期青岛市教育的“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方针也进行了通报。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从“有学上”得到了解决,变成了“上好学”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满足市民的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平衡,不断加大中小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力度,增加学位供给,并推出集团化办学改革,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有效破除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从全面的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开启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印发实施《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教师收入标准“五统一”政策,采用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城乡学校一体化捆绑式评价等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内涵发展,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
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新增学位6.8万个,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优质园比例达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0所,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办园改革。按照“模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确定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成立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通过推广“名校+新校”“城校+农校”“强校+弱校”“优质公办园+分园”等合作办学、联盟办园模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农村273所薄弱中小学与城区265所优质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全部与优质园结对发展。
积极优化高中段教育结构。按照“特色多样、选择适合、扩优提质、全面发展”的思路,通过实施现有学校挖潜、普通高中新建、综合高中发展等八大工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办学格局,14所学校实施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推出了一批以人文、科技、海洋、外语等为特色的普通高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高标准建好每一所新建学校,这是一个硬件。“十三五”期间有五所寄宿制高中以及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等一批新建学校均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办学,办学条件是一流的,但是在一流的办学条件下,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学校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阳光校园”为重要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教研、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研质量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胶州市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经验在全国推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通过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次劳动、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项目等,将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落细落小落实。深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和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学校184所、特色幼儿园51所。出版推广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本领。全面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通15条心理关爱专线,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按照学校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理念要求,开展“阳光校园”创建,打造五星级“阳光校园”115所。创建“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等家庭教育品牌,推出《教子有方》系列访谈节目,家长累计参与超过1000万人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初步建立。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建成社会课堂410处,五年增加36.7%,每年300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课堂。(中国教育在线/姜甜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