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高质量发展,助力职教高地建设——2020媒体校园行活动
2020-11-03 17:08: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为助力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和“双高计划”学校的品牌打造,深入了解与宣传山东职业教育的最新推进情况。10月27日—29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信息中心、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社十家媒体深入潍坊、烟台的4所“双高计划”特色高职,实地参观采访,开展2020媒体校园行活动。
第一站: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多措并举,下好职业发展“这盘大棋”
  “双高计划”既是高职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攻坚之战,也是改革迈向升级版的开拓之举。对于旧问题,要有新视角,对于新挑战,要能跳出旧框框。10月27日下午,媒体校园行走进融合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专业特色鲜明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
  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人,开设纺织服装、商务外语、经济管理、机电工程、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生物与化学、信息工程、艺术传媒设计、汽车工程等12个专业群54个专业,其中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专业4个。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齐头并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2017年,学院建设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列为优质校特色项目,西门子公司、一汽-大众、歌尔股份、浪潮集团等均与实训基地进行合作共建。2019年7月,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厅的领导和指导下,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双方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采用西门子公司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共建共享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
  学院牵头成立的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于2017年12月成立,充分发挥集团功能,整合优质资源,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参与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活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了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专业丰富+人才培养 创新并进
  学院智能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共有23个专业,占学院专业总数的43.4%,共有8822名在校生,占学院在校生总数的50.5%。
  学院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现代纺织服装专业群为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是国家“双高计划”项目A类专业群,聚焦科技、时尚、绿色理念,突出智能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
  学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五年来,学院学生共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31项,包括一等奖1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其中2018年获国赛一等奖5项,位列全省第一位。
  “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山科品牌效应形成,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中国中车、一汽大众、潍柴动力、鲁泰纺织等龙头企业连年预订毕业生,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着眼未来+科学规划 多措并举
  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找准聚焦点,抓住突破点,培育增长点,集中优势兵力加以突破攻坚,实现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多措并举下好学院未来发展的“这盘大棋”。
  2020年9月份,学院提出“一三五十”工作思路与举措,明确一个奋斗目标: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提出三个发展步骤,以及五大战略(特色发展强优势、内涵发展筑高地、协调发展补短板、创新发展增活力、开放发展育新局)十大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工匠人才培养工程,强基筑峰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攀登工程,多元协同育人工程,育训一体化构建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国际化品牌塑造工程,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系统搭建起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全面开启学院发展新征程。
  下一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发挥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内涵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
第二站:走进潍坊职业学院——精准发力 教学相长;深植行业 产教融合
  2020年10月28日上午,正值潍坊职业学院滨海区B区开工仪式之时,媒体校园行走进学院,感受潍职蓬勃向上的发展朝气,探索潍职人在职教高地建设中行远自迩的“潍职力量”。
(一)精准发力 教学相长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层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打破传统常规,形成教学与实践的闭环。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师资来源渠道,以课堂为基点,实现精准发力、教学相长。
  潍坊职业学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院不仅有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也有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还有从行业企业选聘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并充分发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
  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滞后于技术发展等问题,潍坊职业学院以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对接企业真实岗位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成立虚拟现实工作室,构建模块化动态课“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程体系,实施订单式培养和多元化、开放式考核评价,探索实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工作室学生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4项。工作室学生对口就业率100%,毕业生转正后平均薪资达7000元。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潍坊职业学院发现了三个问题:
  1.实践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培养过程单一;
  2.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度不够;
  3.“订单班”实施过程中,缺少企业文化育人,学生对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模式不适应,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稳定性不好,就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学院与歌尔探索德国双元学徒制人才培养,2014年与歌尔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探索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与歌尔的人才培养,以准职业人的培养理念,创新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产教结合,学岗融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融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过程分为基本素质培养、核心技能训练、企业实践历练三个阶段,将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为即将进入企业成为员工零距离对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毕业生三年麦克斯调查数据显示,潍坊职业学院就业率从先前2015年的92.62%提升到2018年的99.64%,专业对口率超85%,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连续三年超92%,高于全国示范校同类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3356元,比山东省高职制造大类毕业生平均月薪2837元高15.5%。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省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参加第三届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余竞赛获奖70多项;2名学生获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毕业生庄明明凭借“用手感觉到4微米误差”的绝活,获2017年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入选市第一批“潍坊工匠”。
(二)深植行业 产教融合
  “厚植企业承担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潍坊职业学院深植行业,发挥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构建起校企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2016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正式行文公布全省混合所有制项目试点院校名单,潍坊职业学院以“现代服务业学院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成功入选,成为全省9所承担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院校之一。与学院合作的山东万声通讯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2020年,入选山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五融合一对接”双元育人模式,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搭建起优质就业和成才平台,学生离校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岗,有效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影响力显著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办学企业增加到3个,办学专业增加到市场营销、体育运营与管理等4个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开设了体育运营与管理(网球方向)专业,在校生突破1300人。
  下一步,潍坊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健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探索股份制改造、实体化平台建设上有新突破。全面实施“一体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导师制培养、职场化教学”的实体化运作模式,满足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实现“校企生”多方共赢。
  “十四五”规划期间,现代服务业学院育人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实现育人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一批批高素质的现代“潍职工匠”将从这里走出,同力协契、踔厉奋发,为社会、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添彩。
第三站:走进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特色专业聚“交”; 大道文化引领
  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和竞争布局中,没有内涵就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近日因“网红”大飞机的到来尤其“闻名遐迩”,但真正走进学院,会发现专业特色和文化引领更加彰显其内涵和发展。
学院标签绝对不是大飞机这么简单
  伴随着波音737-500实训飞机“落户”交职,学院成为国内首家以适航飞机作为教学教具的高校,这个标签含金量与吸引力非常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也竞相报道。但学校绝不仅仅驻足于有实训飞机这么简单,所谓清风徐来而水波不兴,实训机的到来只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陆海空轨”教学实训条件,学院早已精心布局,要在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无人机上都大展身手,为支持新兴交通业态发展增值赋能。正如王心院长在介绍时所说“从做【强】航海、做【大】道桥、做【精】航空、做【优】轨道、做【高】汽车、做【通】物流,学院真正实现了专业聚‘交’、特色发展”。
如何做到不问生源,而生源自问
  如今,好的毕业生是用好的就业前景来衡量,有好就业前景的毕业生也认同自己的学校。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校生近16000人,教职工近1000人,在办学时定位于贯通培养、育训结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与宝马、大众、南京五十五所、山东路桥集团、山东海事等6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校内外培训基地。
  学院一直秉持输出高质量教学成果的理念,决战课堂、决胜优质,坚持一月一例会、一月一制度、一月一动态,走深化理论知识与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双管齐下的路子。2009年以来,共参加了23个国赛项目,获一等奖20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10个。奖牌数量位居全国第43位,一等奖奖牌数量位居全国第15位,山东省第3位。11月份,学院还将承担202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赛项。
  2020年,学院通过专升本考试或3+2本专科贯通专业的转段考试,成功升本的学生已达到486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学院的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98%以上,从交职走出去的毕业生,一直难忘交职,也一直非常“抢手”。因专业特色与优势,学院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名,2020级新生中,就有一位48岁的企业老总选择来到交职“回炉重造”,研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
大道文化,彰显育人内涵和品味
  在办学过程中,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一直凸显文化育人特色,服务立德树人根本。每一位交职学子在这里不仅能成才(掌握扎实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更要成材(品德高尚、甘于奉献);交职不仅要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培养有道德的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提倡的“大道”文化,融通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精神,将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立德树人的教学思路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血液中。
  漫步学院,秋后的凤凰山神韵款款、碧空下的龙吟潭似油彩墨画、波音737-500飞机文化广场底蕴浓厚,一花一草、一石一路都映衬着育人的品味。
  参观交职实训基地:船员“e”站式服务中心、上汽大众培训基地、轨道交通实训室、凤凰山隧道、宝马培训基地等,一系一特色,一地一风采,都彰显了育人的内涵。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掌门人,王心院长对学校的文化特色品牌有着更高一层的期待。他希望通过大道文化衍生出的“一路有爱”“精技之路”“荣耀之路”“决胜之路”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深厚交职内涵,培养更多新时代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走出一条有着鲜明专业特色和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
第四站:走进烟台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产学研联盟,开辟职教发展新阵地
  2020年10月29日,媒体校园行走进烟台职业学院。学院北面碧海金沙映眼,周边绿意葱茏盎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走进学院,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度山东最具综合实力高职院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这些荣誉,都彰显了学院的不凡实力。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院躬身先行“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创建‘大学科技园’,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的大格局,连环出击,挥斥方遒指点着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好河山。2020年3月,学院与烟台京航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鲁东大学等单位共建“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
走在职业院校创新改革发展前列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要服务全日制学生,还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社会成员的就业创业能力。
  早在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印发《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前,烟台职业学院已布局谋篇: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战略,发展平台经济,筹建全省首家技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它是一个以航空航天相关精密电子设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据信息服务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烟台职业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入选山东省高等教育“双十工程”,被确定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并已建成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的标志性项目——烟台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又将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 2020 年度学院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纳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体系,融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加快自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烟台职业学院将建立科技园的落脚定位在“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后期着力将其打造成立足烟台、辐射全省“专业化”“精细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园区,目前已联合申报了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这已走在了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前列,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也下发了《关于支持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说明》,保障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如今,园区已紧锣密鼓投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2万㎡,一期已投入运营6万㎡,二期面积约5.6万㎡。
提供创业课程,激发创新潜力
  “如何进一步优化‘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技能人才精细化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课题,行之有效的研究与实践才是改革发展的关键。烟台职业学院现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研究所14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7个、创新工作室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鲁东大学现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通过科技园平台建设,能够激发高校师生自主创新潜力,形成科技孵化创新与人才循环、资本输送的闭环操作。
  【孵化】:实现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和资源与大学科技园入孵企业、机构及创业者进行针对性的对接,从项目评估、资源链接、科技成果引进等几方面,加快自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基地】:在大学科技园内设立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开设创业实践课题,为在校师生提供创业课程;对接企业需求,为园区内科技中小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技能的高职人才和科技资源。
  【资本】:利用园区优惠政策,导入社会资本,为学校创新创业已初具成果的师生提供孵化条件,为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成果显著
  烟台职业学院在园区建设的有序推进中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
  与园区企业共建“智能电子产品试训基地”,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17年5月,烟台蓝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烟台职业学院联合成立“智能电子产品试训基地”,提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相关产品的试训。目前已经开展了三年的试训,效果显著,经过试训后双方选择,有5名学生留下来继续就业。这种合作模式给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平台,也为公司储备人才做准备。
  校地融合共建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按照“校地融合,精准施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的原则,烟台职业学院作为牵头部门与园区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整合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力量,共建“基于食疗的慢性病防控服务平台”。目前营养大数据中心团队已开始进行系统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心基本改造完工,相关仪器设备已经到位,并且开发出了“霸王花玉竹莲子汤”和“花生眉豆炖凤爪汤”两款餐饮食疗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
  开展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打造教育部示范性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项目由烟台职业学院、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北航科技园联合建设。该项目整合三方优质资源,以“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核心要素,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
  与北航烟台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北航烟台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将与烟台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向进一步合作。研究院将在学科建设、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烟台职业学院支持,提高学院的优质学科建设,并为学校实习学生提供实训岗位。烟台职业学院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为研究院定制化的培养优秀人才。
  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之列,是烟台职业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共建“烟职京航大学科技园”是烟台职业学院前进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把握当下机遇,顺势扬帆远航,烟职格局,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23 10:01
中国教育报 2020-01-16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