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职业学院“四着力”打造职教高地科技创新“升级版”
2023-02-20 17:11:00
山东职业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此发展背景下寻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引进人才,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力量。2022年有5所职业院校共获批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山东职业学院立项5项,占比一半。
  一、着力搭建“两高”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服务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建立了4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学校技能名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能领军人才联手,一同攻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推广,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搭建高水平实验室科研平台。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和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省“十强产业”,投入近3000万元建立了“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组建以“双一流”高校博士为骨干、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顾问的科研团队,联合齐鲁制药、华熙生物、济南地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相关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着力引培“两高”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人才强校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培力度。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鼓励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暂行办法》,制定《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办法》,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根据人才个人能力和发展规划,可聘到教学岗或教学科研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做到人尽其才。配套“一人一议”年薪制、人才助理制、按需组建科研平台等支持政策。近五年引进培养各级各类高水平人才85人,其中,引进高水平博士12名,自主培养博士9名,特聘学者教授18名,组建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科研技术团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知能共进发挥高技能人才集群效应。推进高技能人才“引培创新计划”,出台用好人才的支持政策,分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类设置竞聘条件和聘期目标。打破技能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壁垒,打通高技能人才竞聘教师岗位通道。以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人才待遇。现已柔性引进“大国工匠”刘云清等各领域出类拔萃的技术能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46人,运用“企业+学校”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技能名师5人,全省行业首席技师1人,省大数据产业“引航专家”1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
  三、着力加强机制建设,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创新“‘两院合一’模式”提升科研能力。挂牌成立铁道技术、智能制造、城市轨道、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工程5个研究院,强化二级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职能,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也承担科研和技术服务任务,教学与科研并行并重、相促相长、共进共生。研究院对接本行业(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科教深度融合,综合打造成具有鲜明“山职特色”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设立专门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为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在原有科学技术与社会服务处职能基础上,成立了先进技术应用与创新中心,统筹我校5个研究院,强化服务职能,结对大院大所、产业园区、链主企业、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组建以博士为骨干的跨专业跨领域技术服务团队,着力开展技术应用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整体提升学校技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生产一线服务。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机制,出台了《山东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从组织机构、转化流程、收益分配等方面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科学评价管理体制激活科技人员积极性。出台了《山东职业学院经费报销审批管理办法》、《山东职业学院高水平科研经费配套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科研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对各类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档案,主动了解、掌握项目及技术合同的履行进展情况,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检查报表、报告,最大程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
  四、着力强化科创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遵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组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团队,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着力开展乡村科技振兴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承担教育部研究课题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开展横向课题研究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
  技能培训服务建设技能型社会。充分发挥学校轨道交通特色优势和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综合立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作用,主动承接国铁济南局、济南地铁、济南机场等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培训,广泛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各类培训年均3.3万人次。积极发挥教师优势、教学实训资源优势,主动面向食品与药品企业员工、再就业人员等开展岗前培训、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等,横向技术服务及培训年均到账经费超过1000万元。
  今后,学校将持续加强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凝聚科研力量、优化科研方向,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继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力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供稿:秦学昌 审核:闫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