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多一次录取机会!25年山东高职单招报考建议
2025-02-10 09:57:00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职 (专科)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于中职的学生,成绩低于春季高考本科线,且没有打算冲击本科的学生,都可以考虑通过高职单招进入高职院校。那么什么是高职单招?与统招相比有何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高职单招?
  单招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必须于高考前完成录取。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参加单招考试,若被正式录取,则不能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的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参加单招考试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
  单招由招生高校组织文化素质考试,考生还需参加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
  报考群体
  2025年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以下简称“单独招生”)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开展,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注意,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是不能报考高职单招的,只能报考高职综招。
  招生院校及计划限额
  单招主要是本省院校面向本省考生进行招生,全部都是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目前,2025年山东省的单招综招计划限额已经公布。具体计划如下:单独招生(普通类)招生计划为54360人。单独招生(退役军人)招生计划为1010人。
  一、单独招生(普通类)2025年我省单招(普通类)54360人,与2024年相比部分院校增加了招生计划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增加了150个招生计划;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增加了30个招生计划;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增加了60个招生计划;菏泽职业学院增加了100个招生计划;青岛黄海学院增加了200个招生计划;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增加了400个招生计划;潍坊理工学院增加了150个招生计划;烟台科技学院增加了600个招生计划;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增加了50个招生计划;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增加了50个招生计划;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增加了150个招生计划;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增加了820个招生计划;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增加了400个招生计划;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增加了20个招生计划;烟台黄金职业学院增加了140个招生计划;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增加了110个招生计划;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增加了300个招生计划;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增加了320个招生计划。
  二、单独招生(退役军人类)2025年我省单独招生(退役军人)招生计划为1010人。与2024年相比增加计划数的院校有:泰山科技学院增加了25个招生计划;烟台科技学院增加了25个招生计划;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增加了150个招生计划。
  三、新增院校2025年,有10所新增院校在我省进行高职单招综招招生。其中不乏公办院校如: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还有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如: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现代学院;此外还有部分2024年新设立的院校如: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德州工程职业学院、日照康养职业学院。
  高职单招与春季高考、夏季高考的区别? 
  单招考试招生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的试点,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单招和夏季高考、春季高考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考生了解。
相同点
  · 录取组织方式相同
  ——都由当地招生考试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填报志愿、划线录取;
  · 招生计划性质相同
  ——单独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计划,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属于成人教育,也不属于自学考试。
  · 在校期间待遇相同
  ——单招录取的考生与统招录取考生同年入学、同时毕业,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相同,享受的国家补助政策等均与统招专科学生完全一样。单招录取后的考生与高考上线录取考生同年入学,同时毕业,入学时学费住宿相同,学生毕业后可以专接本普通本科,可以在全国网上查询。 
  · 毕业就业政策相同
  ——单招学生毕业时享受的就业政策及就业后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毕业证书,报到证等均与统招学生完全一样。
不同点
  · 报名时间不同:
  (一)高职单招报考时间:2025年2月18日—21日,考生登录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招生平台 ( 网址:http://wsbm.sdzk.cn/gzdz/ ) 选报高校和专业。
  (二)春季高考报考时间:目前,高考报名已经结束。
  (三)夏季高考报考时间:目前,高考报名已经结束。
  · 考试内容不同:
  (一)高职单招: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方式(退役士兵考生除外)。总分为430分,专业技能测试成绩230分,文化素质考试成绩20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二)春季高考:
  我省春季高考分为“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知识”部分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技能”部分由主考学校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
  (1)“知识”部分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各科满分分值为: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2)“技能”科目满分分值为 230 分。提醒:2023年起,“技能”部分考试已由原来的38个专业类别调整为30个类别,考生需要选择一个与自己专业比较相近的类别进行报考。社会考生也需要从中选择一个类别报考。具体参考链接:关注!山东省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类别考试标准(2025年版)发布!
  (三)夏季高考:
  高考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等级考选考科目(政、史、地、物、化、生任选三门)
  · 考试时间不同:
  (一)高职单招考试时间:
  (1)文化素质考试:2025年3月1日—3日,(2)专业技能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春季高考考试时间:
  (1)技能测试:3月份(具体时间以2025年考试院公布为准)(2)知识考试:5月份(具体时间以2025年考试院公布为准)
  (三)夏季高考考试时间:
  (1)全国高考统一考试(语数外):6月7日-8日(2)等级考:6月9日-10日
  · 志愿填报模式不同:
  (一)高职单招:只能报考1所学校。
  (二)春季高考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具体以2025年最新政策为准。
  (三)夏季高考:夏季高考的普通类实行平行志愿。每次志愿可填报96个院校志愿,一个“专业(类)+院校”为一个志愿。
  单招考试内容
  高职单独招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方式(退役士兵考生除外)。总分为430分,专业技能测试成绩230分,文化素质考试成绩20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1.文化素质考试。文化素质考试时间为2025年3月1日—3月3日,具体考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主要考察考生理论及专业知识基础。
  2.专业技能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参加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由招生院校认可,按考生实际得分计入总分。春季高考技能测试时间及具体要求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另文下达。技能测试成绩由技能测试主考院校统一公布,并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考生专业技能测试成绩提供给各单招高校。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自主组织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方式、分值等参照全省统一技能测试方案执行。
  3.参加单独招生的退役士兵考生不参加文化素质考试与专业技能测试,由招生院校组织素质测试或面试。素质测试或面试时间为2025年3月1日—3月3日,具体测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哪些考生适合高职单招?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
  各省市通过近两年不断扩大高职单招试点的规模,为实施分类考试奠定基础,这条主渠道正在逐步形成。从近年来录取情况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都安排在高职单招,也就是说,通过6月份高考被录取进入部分高职院校的难度比高职单招还要大。
  建议对于冲刺春季高考本科的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报考高职单招。
  对于社会人员,特别是往届高考复读生,目前的文化课成绩低于夏季高考普通类一段线(2024年为444分)以下,建议报考。
  相比于传统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高职单招考试难度要求相对较低,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招生数和录取数比例更加合理,即使没有被理想学校录取,还可以继续参加6月份的全国高考,因此,考生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考试发挥出较好状态,增加录取几率。
  考生选择报考高职,不失为一条“以退为进”的求学策略。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均有“专升本”的途径。此外,考生还可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同时,从本科到专业硕士、博士渠道现在也非常畅通,只要通过一定努力,一样能成为高技术人才。
  注意事项
  1.报名参加单独招生考生、或已被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参加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的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项目不完整将影响考生后续录取信息报送并无法正常进行学籍注册。
  2.凡被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的春季、夏季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包括体育专业测试)及录取,招生高校要通过招生简章等途径明确告知考生。
  3.新生入校后,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入学资格复查,如发现伪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或体检舞弊及其他舞弊者,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清退。
——扩展阅读——
山东高校2025年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汇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