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直播预告|聊城大学,言之有文,行而即远,文学伴我一生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8    

  中国教育在线讯 5月30日,聊城大学招生宣传直播来啦!汉语言文学专业宣讲即将开播!
  2020年是山东新高考落地实施的第一年,“最长寒假”过去后,相信学子们有很多疑惑萦绕心头: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报考该专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未来就业有什么选择……
  这些问题,聊城大学专业名师将继续为您讲解!
  牵手名师,云端解答。您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直播聊大|云端启航

专业概述
  01.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鲁西、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培养热爱教育事业、道德情操高尚、人文素养深厚,具有较强文字书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胜任科研、行政、教育、文化等部门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02.核心课程
  基础写作、现代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教育学概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03.办学条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聊城大学设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师资雄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海内外特聘教授4人,教授12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海外在读博士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聘请山东省特级教师等各类教学名师10余人。专业教学设施先进、保障体系完善。共享学校使用面积2840平方米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先进设施;专业拥有现代化的录播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17个,已或正在建设教师技能实训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学实验室、书法实训室等13个;该专业藏书11万册,期刊1.8万册;建有教育见习、实习基地50余个。
  04.办学特色
  该专业秉承“崇教、尚学、敦行、奋进”的办学理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语言学+文学+语文学”的专业办学特色,师范生培养成效显著。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武书连大学专业排行榜前20%;校友会排行榜全国42,山东省第三。
  文学及学术氛围浓郁,学生社团九歌文学社是“全国十佳文学社团”、“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文心读书是“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学术交流频繁,专业常设“斯文讲坛”、“积微班”,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讲学,扩宽学术视野,感受思想前沿。办学模式国际化,和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 
  05.办学成果
  197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中国语言文学获批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现已形成7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全日制和在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方向)招生资格,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6年获山东省首批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生培养资格,同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汉语言文学在校师范生1230人。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群、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教学科研平台,该专业整体实力居全省前列。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3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3部,获厅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60余次。学生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从业技能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阅读和写作大赛等全国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06.就业前景
  该专业为传统基础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当年的就业率90%以上。毕业生中有政府职员、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博士生导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升学深造方面,毕业生每年均有考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保送资格。
  07.学制学位
  四年 文学学士
学院地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