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生宣讲|9月29日至30日,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直播咨询会重磅来袭!
2020-09-25 16:24: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为满足考生对研招咨询的需求,在9月29日-9月30日,齐鲁工业大学与中国教育将在线联合举办2021年研究生招生直播咨询会,届时学校各学院都将在直播现场恭候大家,请踊跃参与,留言咨询。另外,如果你错过直播也没关系,可以观看回放视频哦~
 
  
  本次宣讲你可以得到:
  1. 招生信息一手掌握
  齐鲁工业大学各研究生培养学院老师将进入直播间,为大家带来干货十足的线上宣讲,为各位考生全面介绍学校/学院概况、人才培养特色、科研实力、就业前景、奖助学金体系等,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信息。
  2. 2021招生政策深度解读
  招生老师将在直播间为各位考生介绍2021研究生招生政策,并进行深度解读,一手新鲜资料等你来获取。
  3. 招生老师在线互动答疑
  直播咨询会设置线上互动环节,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提问耐心答疑。同学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直播间咨询哦~
  以下是学院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2021年拟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13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4人,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不包含接收推免生人数,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给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招生计划与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学位硕士点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新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本学科和专业硕士点以工业污染治理与资源化为主要方向,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污染控制、环境修复、节能减排等关键共性问题,在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工业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等领域掌握了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工程应用,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荣获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其他省级科技奖励6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9中国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报告》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列为“中国高水平学科”。
  本学科(类别)现有专职人员9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0 人;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拥有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轻工废弃物清洁能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市政污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具有良好的教学、研究实验条件。学科充分利用校(院)科教融合后形成的优势资源,面向行业应用,推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山东分院、国辰实业集团和山东利源海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与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及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外的大学与科研院所建立了实质性科研合作。
  本学科(类别)坚持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和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山东省第四届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银奖多项。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十二五”山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拥有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流程制造企业信息集成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等16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提供全面支撑。其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于2011年10月揭牌,是我国首个采用自主处理器而建设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2018年8月,神威E级原型机落户济南中心,标志着我国已攻克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关键核心技术;2019年5月,济南市政府投资108亿元主持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启用,将建设国际一流的超算产业集聚区。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5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72项、横向课题320项,纵向经费达31564万元;发表论文450篇,其中被SCI、EI收录397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建设。本学科硕士点涵盖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学科方向,是食品行业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山东省及周边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撑,尤其对山东省食品工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型发酵食品、农副产品高值化精深加工、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因子等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先进的地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山东省最早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院校。198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获批“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13年自主设置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二级学科点。学院现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重点特色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列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设立以来,立足齐鲁工业大学学科特色,紧密对接食品产业,服务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现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博士占比85%以上。教师中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的10人。
  本学科拥有“国家粮油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山东)”、“国家海参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轻工业功能制品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物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行业技术中心”、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等9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省部级科研平台作为支撑。近五年,本学位点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课题355项,其中纵向课题163项,国家级30项,横向课题192项,科研总经费11170万元,专任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34.37万元/年。近三年来,本学位点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20余篇;获得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学科充分依托科研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研究生交流访学。 
  学科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旨在培养能够在食品制造、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科学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奖等,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攻读博士学位。
  4.生物学一级学科是由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联合建立的新学科,涵盖了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二级学科,学科围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需求,已形成医药生物技术、植物基因编辑、免疫学、微生物学、疾病动物模型、生物传感、生物营养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生物学学科编号为0710,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包括医药生物技术(IVD)、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物筛选模型四个方向,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复试科目为分子生物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设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酿酒工程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山东省一流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1个。
  学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实验平台十余个、生物工程训练中心、校企合作实训实验室等多个校级实验实训平台,科研工作围绕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饲料和肥料)等生物产业领域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
  学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专任教师103人拥有硕士生导师4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
  学科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同时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具有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生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进入生物学相关博士专业阶段的学习。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联系人:李老师、刘老师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省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研究所秉承前沿、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服务山东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生物制造、生物检测基础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并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生物研究所设有分析生化、药物筛选、食品生物技术、工业微生物、微生物药物五个研究室和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要从事传感器及智能控制、药物毒性及活性筛选与评价、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微生物发酵工艺、海洋微生物药物方面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建有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物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生物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山东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海洋功能食品加工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珍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平台,2个济南市院士工作站及山东省科学院药物筛选技术重点实验室、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多项,获得专利148项,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国家级新产品4项,国家新药证书2个,农业部登记新农药7项。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厅局级奖励60余项,论文938篇,2019年发表SCI论文75篇。
  生物所办公楼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完善,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名,省高端外国专家1名,省智惠山东专家1名,省高端一圈外国专家3名。多名外国专家分别荣获“国家友谊奖”、“齐鲁友谊奖”。
  目前生物所招收生物学、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以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创新与改革。生物所共有导师35人,其中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名,研究员11名。生物所招收的研究生除齐鲁工业大学奖学金及科研补贴之外,研究生进实验室后,生物所另外给予每位研究生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并免费提供住宿。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业务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经十东路28789号
  联系人:何老师、齐老师
  5.“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本学科和专业硕士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为中心,围绕功能玻璃与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功能晶体、纳米复合材料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ESI排名全球前1%】学院拥有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个高分子材料省一流专业。其中齐鲁工业大学材料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1人,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授29人,副教授60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双聘院士2人,特聘教授12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研究领域及特色优势】学院在功能玻璃、无机纤维、新型陶瓷、新能源电池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轻质合金、功能晶体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达1.5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50余篇论,获国家发明专利170余项。
  【重点平台】拥有1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轻质高强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特种含硅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日用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玻璃包装容器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晶/非晶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玻璃纤维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市政污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济南市高性能陶瓷纤维制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材料结构及性能离不开现代化制备设备及分析测试仪器。学院拥有国际领先的飞秒激光器、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等大型精密仪器,总价值8000余万元。
  6.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最早设置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的院校。1978年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1998年起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造纸生物技术等先后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生;2006年轻工技术与工程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8年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目前本学科是齐鲁工业大学两个重点建设的筑峰学科之一。学科涵盖造纸、发酵、皮革、生物质、生物医药和印刷包装等学科方向,是我国轻工领域重要的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绿色化工等新兴学科与产业领域。学科始终秉承“开拓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工大精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行业发展和时代前沿,围绕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拔尖人才。
  学科现有学术型硕士生导师79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10人。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6人,省级人才2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导师队伍中博士占比98%以上。还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授和工程实践导师,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中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梯队,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本学科拥有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工生物基产品绿色技术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粮油加工技术分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5个,是山东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平台的数量和层次位居国内同学科前列。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本学科居全国第八位,2019软科排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具备了竞争国内一流学科的基础和实力。
  目前,本学科在轻工技术与工程(学术型)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型)领域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型涵盖制浆造纸工程、生物质化学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发酵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专业型包括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医药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农产品加工与安全、生物工程等方向,目前在校研究生285人。依托该学科还设有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2个、国家一流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2个,在校本科生1855人。2016年以来,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创业大赛奖励,“发酵技术创新团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学科在制浆造纸生物技术、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创新性成果。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发表论文550 篇,授权专利240项。
  学科全面审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聚焦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倡导专业跨界融合与创新,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多措并举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在齐鲁工业大学党政领导下,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将持续把握时代机遇,勇于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与国内外本领域一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发展和育人新机制,服务我省“八大发展战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国轻工行业和生物发酵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7.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的前身为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山东银行学校,始建于1948年,2001年并入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70年来为山东省金融机构输送了近3万名优秀的经济金融人才。其前期毕业生大多已走上金融业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其中成为省级银行分行领导及市县支行行长的干部数以千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品牌,有山东“金融黄埔军校”、“银行行长摇篮”的美誉。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6人,博士与在读博士近50人。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人。
  目前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保险、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和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点,金融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等本科专业。下设金融学系、投资系、金融科技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文法和基础教学部、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部门。拥有山东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学术平台,金融科技研究院、地方金融研究所和跨境电商与支付结算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并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山东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学院以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教融合、特色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主动适应新时代国家和地方新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和数字经济等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已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
  学院积极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海内外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创新团队。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包括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在内的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近100项,在Applied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Modell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 ACM Transaction等SSCI和SCI期刊,以及国际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30余篇,在国家一类经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近年来,学院围绕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讲学或研修。先后与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和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金融院校,以及恒丰银行、民生银行、齐鲁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和北京冠恒资本、联动优势、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毕业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8.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始于1964年的俄语教学。1978年设立大学外语教研室,2001年成立外国语系,2005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20年合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院下设5个系部: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公共外语教学部;3个研究机构:语言文学研究所、文化翻译研究所、文化传媒研究中心;1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承担全校所有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外语、公共外语、大学语文教学任务,语种涵盖中、英、日、韩、德、法、俄等。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博士(含在读)25人,每年聘请外籍教师15-20名,是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发展潜力、爱岗敬业的学术队伍。现有本科生及研究生共1300余人。
  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与新西兰、日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及国内十几家教育、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设立了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开展了师生短期培训及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硕士生的项目。学院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坚持“中外汇通,德才兼备”的教育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培养跨语际、跨文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学院大力加强课程改革与创新,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课程,加强校际课程合作,依托齐鲁工业大学特色学科,开展交叉学科课程教学,不断强化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齐鲁工业大学一支年轻的队伍,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勤勉的精神,为齐鲁工业大学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学习着。
  9.化学与化工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建设。
  化学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质化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环境化学3个学科目录外硕士点,2017年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本学科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围绕功能高分子、多尺度材料化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有机合成化学、环境化学和新能源材料化学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齐鲁工业大学工程学和材料学两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拥有应用化学、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制药工程等6个目录外硕士点。本学科以高端化工为研究中心,围绕分子高效转化工程、功能材料制造技术、精细化工、能源化工、制药工程和生物化工等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50人,140人有博士学位 (占比93.3%),54人有海外学习经历 (占比36%)。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6人,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26人;还有澳大利亚籍全职院士1人,“外专双百” 团队院士2人、国内“双聘院士”1人,第三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3人,山东省高校轻工精细化学品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科研和服务平台】拥有山东省大型精密科学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轻工助剂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药化学对照品(标准品)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山东省中丹中药质量鉴别合作研究中心、山东中白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合作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型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还有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质量检测中心、山东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和CNAS认证资质分析测试等9个其它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245项,总经费1.05亿元,含国家级项目57项,涉及经费2113万元;另有人才经费2238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在Science、Nature、JACS、Angew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6件,国际发明专利10件,科技成果转化60项,直接收益1.1亿元,企业经济效益120亿元;科研服务和认证资质平台,为山东省和全国经济战略提供重要科研数据。每年服务新药研发企业50多家,完成200多件新药报批材料;承担全国土壤污染分析任务,出台多项国家标准;为企业在医药、化工产品、危险货物、职业卫生等8大领域提供检测和认证服务。
  【特色优势将人才培养】学科对接高端化工,重点围绕医养健康产业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典型产品的绿色合成路线、先进生产技术、过程智能控制中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医药大健康领域,2019年全职引进了澳大利亚查尔斯院士,还通过省“外专双百”项目引进了韩国朴政一院士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黄璐琦研究员2016年就是我们的双聘院士,指导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
  本学科取得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多项高水平科技奖励在内的创新型成果,并与鲁南制药、齐鲁制药等多家大型制药公司深度合作,实现了20多项成果转化。近年来,学科还在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效化妆品领域开展研究,在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改性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为了鼓励研究生科研,学院推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按照他们的学习计划给予3000至4000元/月不等的科研补助。在政策的鼓励下,几乎100%的同学自愿参与该工程,毕业生读博率有明显提高。
  10.齐鲁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情报研究所,管理学院为研究生培养支撑单位。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产业、创新创业相关领域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是从事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省级科研机构。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依托数字图书馆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机构,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及自然科学信息领域的各类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在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背景下,本学科于2019年起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其中2019级硕士生已进入研究所开展科研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优势与特色鲜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与情报研究所优势互补,融合运行发展。作为山东省科学院从事科技战略与情报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家单位,是山东省科学院的综合性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综合管理协调单位,在综合性智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省内唯一一家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的科技创新智库,是省科学院建设高端智库的重要载体和综合集成平台,汇聚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学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优势,为战略决策和宏观决策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研究支撑作用。
  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现有职工90余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 34 人,博士23人,硕士47人。硕士生导师20名。设有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产业、创新创业、情报室、研发中心、检索中心等研究室,拥有《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杂志编辑部。同时,研究所与齐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实行“科教融合”,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能力并重。
  创新与实践平台优越。研究所拥有山东省科技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科学院科学决策支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山东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等平台。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软科学、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省自然基金、省软科学等重点项目40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ISSHP、CSSCI等收录220余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雪城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平台建设以及期刊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优质的科研实践平台能够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充分的资源。
  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科学。本学科学生培养立足于“科教融合”宗旨与目标,采取“1+2”的两段式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科研资源。本学科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学生自二年级开始跟随导师进入研究所从事具体的科研实践,参与各种课题研究及决策咨询项目,以实战提高独立科研能力。
  本学科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与创新管理、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数据管理与决策分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齐鲁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将继续发挥“科教融合”优势,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依托信息化与情报数据优势,承接一流科技智库资源,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丰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在管理科学、决策咨询、智库建设等领域赢得更高社会声誉。
  1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管理学院始建于1983年的企业管理系。2017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资源,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伴随着科教融合深入推进,学院与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一体化融合发展,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管理学院和山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共同建设。现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财务管理4个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9名,博士55名。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业技术经济与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基地;拥有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校级科研平台——山东职业经理人协会双创教育与人本发展中心、营销科学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工业技术经济研究院;拥有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产业、创新创业四个研究室;拥有科学决策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山东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等平台以及《科学与管理》编辑部。
  学科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45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5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0余篇。秉持“建设一流科技智库”的理念,科研院所始终围绕山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全局性、前瞻性研究,提出有科学依据和广泛影响的发展战略选择,为山东省宏观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咨询服务,为推进富民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学科与美国、芬兰、韩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就业、科研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服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本学科注重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年来,多名学生在学期间发表CSSCI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获山东高校优秀成果和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1项;获得“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3项。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考博率近30%,考取学校为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连理工、北京交通、首都经贸、河海大学等211或985院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去向为进入金融系统、考取公务员、进入上市公司、任职高校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2-11 15:31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1-22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