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对标国际标准!滨州医学院打造康复高等教育“升级版”

中国教育在线    2018-11-24    

  中国教育在线讯 11月24日,首届“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在山东烟台举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方国恩、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教育部学校规建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山东省残联副理事长张文涛、烟台市副市长张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致欢迎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牛恩喜,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健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丽·维里尔(Mary C. Verrier)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明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喻洪流教授,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党委副书记李文喜、副院长孙祥军,以及来自加拿大、瑞典、泰国、芬兰等国和台湾亚洲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近30名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顶尖教授学者和临床康复专家出席开幕式和论坛。

  开幕式上,在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方国恩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为滨州医学院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单位会员”牌匾;方国恩与王滨分别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和滨州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启八个方面的战略合作;牛恩喜、李晞、张波、车先礼共同为滨州医学院“中国康复医学会培训基地”揭牌,共同推进《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制定。正式启动滨州医学院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观了滨州医学院国家级特教康复园区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培训基地,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对园区的建设和功能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论坛上,300余名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聚焦新时代、引领新康复”的论坛主题,紧扣康复医学领域先进理念、前沿理论、康复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等重大问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共商新时代中国康复高等教育创新与未来发展大计,打造了一个学术研讨、思想碰撞、战略研究、成果共享、信息交流的国际化、特色化、常规化学术交流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滨州医学院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成功举办“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为新起点,滨州医学院开启了对标国际标准,聚焦高端引领,全力打造康复高等教育“升级版”的新征程。

  落实八项战略合作,全面夯实康复医学教育升级发展基础

  根据滨州医学院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一是在滨州医学院国家级特殊教育园区设立中国康复医学会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制定并完善康复人才继续教育标准、培训标准和执业资质认定标准,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共同推进建立中国康复医学教育联盟,汇聚全国高校康复教育资源,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科研项目合作、教育标准制订等工作;三是定期联合举办国际康复产业高峰论坛,深化康复领域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的重要学术品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四是建立康复科学研究院,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康复产业融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康复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合作成立康复政策研究中心,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围绕康复产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开展康复事业发展研究,为政府推进康复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六是加强康复学科专业建设,在专业国际认证、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七是共同推进康复养老服务标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制订等工作,制定康复相关学科诊疗技术规范、路径、指南与标准,开展康复医疗设备、器械、辅具产品标准化研究;八是建立共享协同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促进国家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职能和任务。近年来,中国康复医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承接政府职能委托,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全面康复”目标实现,努力“让广大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方国恩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 “康复高等教育一头连着健康中国、一头连着教育强国,事关国家发展、事关人民幸福,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加快康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康复事业,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滨州医学院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勇担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和行动自觉,积极谋划和推动康复高等教育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康复类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康复类学生培养规模,在康复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展示了一所医学院校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深切的生命关怀。中国康复医学会与滨州医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今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共享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康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繁荣和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共同助力中国康复事业发展。”

  烟台市副市长张波在讲话中指出,烟台是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第一批5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基地、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医养健康产业是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和研发平台,亟需一大批康复专业人才、高端智库和国际资源平台,来推进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向产业化升级,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滨州医学院作为烟威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教育本科院校,在烟台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此次滨州医学院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的战略合作,对于推动学校康复医学教育升级发展,加快构建与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相适应的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共同助力山东省和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五个高位锻造,全力推进康复高等教育引领升级

  在论坛开幕式上,滨州医学院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设立的首个区域性培训基地揭牌成立,并获得授权与中国康复医学会共同推进制定和完善康复医学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康复人才继续教育标准和执业资质认定标准等;同时学校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三个康复专业,亦同时分别对标国际领域最高标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室联盟(WFOT)、国际假肢矫形协会(ISPO)国际认证体系,开启建设和国际认证工作,标志着滨州医学院康复高等教育跨入了与国际接轨、引领国内康复教育升级发展的行列。

  “对接国际标准人才培养,聚力高端引领高位锻造,是学校推进康复高等教育升级发展的重要一环”,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介绍,“滨州医学院具有深厚的医学教育底蕴、良好的康复类学科专业基础、康复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特色优势和扶残助残传统与文化自觉,这些都为打造新时代康复高等教育升级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滨州医学院就在全国儿麻康复领域享有盛誉,在康复医疗和研究领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1985年,滨医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学生的大学本科系,开创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30多年来,滨医以残疾人大学生康复和发展为核心,创建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称为“滨州医学院模式”,现已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2012年滨医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30多年来,滨医为社会培养了1100余名残疾人优秀人才,形成了“残疾人人才培养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的战略要求,将康复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推向更广更深领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滨州医学院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勇担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和行动自觉,以“大康复”理念为核心,按照“高标准培育、高起点布局、高质量创新、高平台融合、高效度传承”五个高位锻造的思路,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率先推进康复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越,从康复教育实践的“开拓者、探索者”向“示范者、引领者”全面升级。

  人才培养“高标准培育”。聚集国家战略需要和特殊群体康复需求,培养一批康复前沿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宽口径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和强基础的各级各类康复应用型人才。学校相继荣获全国康复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具技术大会国际挑战赛优胜奖、全国康复专业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决赛团体银奖、个人第一名等多项奖励,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

  学科专业“高起点布局”。按照“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一批以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为基础和依托,以“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为特色和方向的学科专业架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智库服务集成一体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是全省首家拥有覆盖临床康复、物理康复、作业康复、心理康复、老年康复、护理康复、假肢矫形、辅助器具、康复管理等“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初步构建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相衔接的完备的康复人才教育体系。学校是山东省唯一开设中医学专业的西医院校,把中医特色融入康复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理论与现代康复课程结合”的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康复大学在国际康复教育舞台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为世界康复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科学研究“高质量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基础研究源头着手,推出一批瞄准康复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学术研究项目成果。学校是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是全国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并招生的5所高校之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水平达国内一流;聚集了一批以“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为代表的国内外领军人才及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7项,在遗传性耳聋致病机理、言语听觉康复治疗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康复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服务社会“高平台融合”。紧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做好创新融合,构建一批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康复医疗服务基地、康复科技创新基地、康复产业孵化基地和康复智库研究基地,打造国家级多功能创新集成性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学校是山东省唯一拥有两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拥有省内一流的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辅具研究院、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实训中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知名院校以及中国康复医学会等国内知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平台多、渠道广,教育国际化程度高、优势大,为医教协同创新、产学研融合、高素质康复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仁爱文化“高效度传承”。进一步深化传承滨医精神,将扶残助残的人道主义关怀上升到教育情怀与生命关爱。从开创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先河,到康复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学校实现了医学教育、康复教育、残疾人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仁爱文化特色和“扶残助残、关爱生命”的文化品牌,以人为本的理念、扶残助残的风尚、人道主义的自觉、维护健康的使命和“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已深深融入滨医人的血脉,成为师生共有的文化认同和行为自觉。

  据记者了解,国际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健尔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明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喻洪流教授等康复医学教育领域的顶尖人物,又受聘加盟滨医康复教育事业,为学校高端康复人才智库和康复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依托国家级特教康复园区,全方位打造康复高等教育中国名片

  与“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同步,中国康复医学会首个区域康复培训基地于滨州医学院国家级特教康复园区落成启用。滨州医学院国家级特教康复园区规划占地600余亩,2013年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依照功能分为教学实验区、特殊教育示范园区、康复与产学研区三部分。园区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康复服务、生活于一体,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示范作用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和康复高端优质平台,

  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特殊教育与康复园区,是推动康复高等教育“升级版”的重要依托。下一步学校将按照“高端起步、加快建设、整合资源、优化提升”的原则,加快推进园区后续建设和深化康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康复类学科专业为主体、建设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思路,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模式和分类体系为指导,构建理念先进、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康复类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四新”“四化”和“十强”产业,培育“新医科”“新工科”等新兴交叉学科,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招生规模等,纵向形成完整的康复专业学历教育体系,横向构建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类别、层次上实现全覆盖;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实现人才队伍、办学层次、学术水平、卓越人才培养能力和开放合作全面提升;建立政府与市场联动的投入保障体系,探索基于技术转化、产业贡献、生产力提升与办学资源再投入的内生型发展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体系,依托国家级特教康复园区,全方位打造康复高等教育中国名片,为展示烟台、山东乃至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康复事业和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通讯员/吕海波 王朝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