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建筑家政部:以赛促教 升学就业双向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5-01    

  中国教育在线讯 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前身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教育中心,2009年由原胶南市职业中专、青岛电大胶南分校、胶南电子学校、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胶南卫生学校等五所国办职校整合组建而成。2018年2月1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研究决定,在原职教中心基础上成立全国首家军民融合学院,并作为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地人才培养中心的主要载体,承担军地两用人才培养重任。

  学院占地538亩,专兼职教师723余人,在校生11700余人,是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首批示范校和青岛市首批品牌职业院校建设双立项单位、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先期重点建设了数控、汽修、机电、电子、信息、模具、港航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面积6.2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过亿元,年均培训、鉴定专业技能人才万人以上,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格局。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8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示范建设专业3个、青岛市骨干专业5个。数控专业和汽修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和机电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建筑家政部简介

  建筑家政部开设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家政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建筑类专业开设于1985年,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前身是胶南市卫生进修学校的护理专业,开设于1975年,都是青岛军民融合学院成熟的老牌骨干专业。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部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建筑专业教师16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6人;一级建造师4人,造价师3人,工程投资咨询师1人。

  家政专业教师8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主管护师2人,医师2人,高级母婴护理师4人,心理咨询师3人,执业药师2人。

  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2015年建设青岛市级精品课程《建筑与装饰工程算量》,2017年建设青岛市精品课程《Revit基础教程》、《新平法识图》,青岛市优秀课程《中医护理基础》。

  实训场所条件优良

  专业部建设建筑装饰技能、建筑算量、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护理技能、中药传统技能等多个现代化技训室,实训基地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千万元。

  技能大赛硕果累累

  专业部以赛促教,注重培养专业精英技术人才,近年来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工程测量、建筑装饰技能、建筑CAD等赛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收获3金7银的好成绩。

2016年建筑CAD赛项国赛金牌选手和指导教师

2017年建筑装饰赛项国赛金牌选手和指导教师

2018年建筑CAD赛项国赛金牌选手和指导老师

  升学就业双向发展

  升学:高职升学全面开花,多名学生通过春季高考被烟台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其余学生升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等专科院校就读,高职升学率达100%。

  就业:专业部与捷利达地理信息集团、亿联集团、华约路桥、开发区医院、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建筑、家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设置

  建筑工程施工(3+2连读大专)

  学生完成中职三年学业,经考试考核合格,直接升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职两年)继续深造;高职教师在中职三年便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考核,实现了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对口联系。

  建筑工程施工(升学和就业)

  本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和建筑结构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BIM技术应用员等工作。

  工程造价(升学和就业)

  本专业意在培养具有一定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适应工程造价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从事工程成本核算、投资估算、项目评估咨询、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成本分析等岗位工作。

  家政服务与管理(升学和就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基础护理技能,能够护理家庭的病人、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可胜任育婴员、母婴护理师、居家养老、药品营销等多种工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